为及时反馈学业质量监测的结果,加强区域性高中学科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升学校应用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改进教学的能力,我院于2022年11月7日到10日在实验基地校福安三中、福鼎二中、古田三中、屏南一中、寿宁二中和柘荣一中举办了6场线上+线下课题研讨活动。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基地校项目负责人和相关学科教研员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学院教研员向本学科参会教师作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区域性高一、高二学科学业质量监测反馈,组织教师开展了基于学科学业质量监测结果的教学改进课堂观察活动。研讨活动期间,各科教研员针对学生基于质量检测表现出来的薄弱的核心素养确定课堂观察点,解读观察量表,分组安排观察任务。6所学校的16位教师开设观摩课,与会教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教学评议。
语文学科教研员通过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平台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发挥教研共同体作用,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课堂观察,用科研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改进。
英语学科教研员基于学业质量监测平台数据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并以课堂观察量表为载体,深入课堂;为老师们的教学反思提供标准,完善课堂观察量表,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物理学科教研员通过物理质量监测分析反馈,开展课堂观察等研讨活动。找出错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做到“教学评”一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教研员建议教师要针对性处理数据,分析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反馈,增强时效性。通过全方位课堂观察,研讨课堂教学上存在问题,切实提质增效。
政治学科教研员基于学业质量监测平台,诊脉学生学科素养薄弱点、学科必备知识缺失点、学科关键能力待提高点,提出针对性意见;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使观课更有目的性、评课更有效用、反思更到位,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教研员深入分析了基于质量监测数据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
生物学科教研员提出了要从基于区域性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研讨课堂教学上存在问题并建议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质增效。

数学学科全程通过钉钉平台开展区域性质量监测反馈的活动。老师们对课堂观察感受颇深,老师们认真开展课堂观察。他们围绕具体细致的任务分工认真开展课堂观察课后深入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
历史学科教研员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夯实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并通过课堂观察,使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真正落地。
各科在课堂观察评议活动后,对线下教师这半学期以来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同时,安排非承办校教师在线上观看质量监测反馈录像。各实验基地校还组织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对本次学业质量监测和教学状况及改进办法进行了问卷调查。
学院陈坤其副院长、教育规划办陈善松主任和黄凯雯老师同教研员一起深入实验基地校,参与指导本次反馈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各参与学业质量监测的学校教师认真研讨,明确了质量监测的内涵,学习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诊断,进一步验证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方法,促进了参与质量监测的学校教师教学改进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