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于2009年12月11日在福鼎一中举办数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来自福安一中、宁德一中、福鼎一中高一备课组的教师代表,分别给这次活动带来关于同一课题:“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同处理方式的三节课。
上午9:00—11:40,与会代表连续听课3节;下午2:30开始进行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市教师进修学院张小芳副院长十分重视这次活动,在朱闽平副主任的陪同下来到研讨会场,并在会上发言中强调:本次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依托全市优质资源共同研究课改执行一轮后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集合优质资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教材处理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方法,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老师们对教材的认识。福鼎一中的黄校长参加了研讨活动,并在会上发言,他说:虽然课改经历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但是老师们在教材的处理中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困惑,学校需要这种对教材处理方式的研讨活动,这对基层将有很大的促进。
接着,学科指导组成员以上午三节课为载体 , 在授课老师进行设计说明及课后反思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就目标的定位、重难点的确立、教材的处理以及各个教学环节不同处理方式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对比研究,最后宋寿生老师归纳了本节课的两条线索,其一是基于空间想象的基础上研究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包含概念的形成及其呈现方式,并强调概念是形成的概括的过程不是解析的过程;其二是基于空间想象的异面直线夹角的求解策略指导—平移、构造、求解。并且指出教学设计支架有异构、每一个环节也有异构,要注意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施晓剑老师作了活动总结讲话,她指出: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对教材编写意图的认识不能偏差,课程理念必须落实,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必须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课程理念,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空间观念,强调类比和降维是立体几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这次活动所展示的三节课都较好的遵循了这一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教法的选择上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