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教研通讯
2010年第3期
(总第六期)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2010年7月10日
★考试在线
着眼提升教学质量 有效开展质量监控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模块考试命题纪要
支招与评点
●中考复习支招—“中考,我们一起冲刺”
●高考名师点评—“注重考查能力 理综整理偏难”
★活动花絮
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开展全市中学数学案例评选的活动纪要
●数学组组织高一数学竞赛的活动纪要
●开展福建省高中地理片段教学指导的活动纪要
●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福建省中小学体育学科论文评选活动
●宁德市第六届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同课异构片段教学评选活动
●语文组开展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录像课评选活动
●2009-2010学年度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情况通报
★教研平台
工作动态
深入学校研究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霞浦三中“同课异构”活动简讯
●组织了解初中毕业班学生学业情况
●宁德市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指导组工作会议纪要
教研成果
●英语组许培基老师参与撰写的“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课题结题报告被省普教室评为一等奖。
●语文组陈成龙老师和数学组宋寿生老师等研究的课题《教学决策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师生合力,共同创造》在我省的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物理组陈从先老师主持课题“物理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跟踪研究”荣获省教育厅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各学科教研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获奖计45篇。
★成长足迹
●部分学科教研员参加中、高考网上阅卷工作
新人新语:高中生物新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读“免疫调节”一课有感 段紫星
★考试在线
着眼提升教学质量 有效开展质量监控
——学院组织高一模块考试命题工作
2010年5月20至5月23日,是宁德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模块考试集中命题的时间。由学院八个学科的高中教研员及来自一线的二十多位骨干教师组成的命题组,于5月20日下午报到。当晚7:00整全体命题人员集中会议室开会。教研室朱闽平副主任在会上谈到对命题的要求时强调要注意命题的科学性和试题难度的把握。学院领导也十分关心命题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中考复习支招—“中考,我们一起冲刺”
临近中考,许多考生心里越发没底。不知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获得最大的复习效果。在距离中考20多天时间的前夕,应宁德晚报记者的邀请,学院金钧、陈少毅、许培基、朱闽平、陈从先和宁德十中吴琛、黄卫健等7位教师做了“中考,我们一起冲刺”复习总动员,7位教师均指出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强调在运用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讲究方法,做到融会贯通。(详见5月25日宁德晚报第5版)
高考名师点评—“注重考查能力 理综整体偏难”
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之际,宁德晚报记者特邀学院陈成龙、施晓剑、缪尧平、陈从先,宁德一中林杨青、胡昌成、阮爱平、郑毓康、王坤等9位教师做高考试卷点评。他们分别从“稳中有变、稳中求新、难度变化、取材灵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一致认为今年高考试卷“注重考查能力,理综整体偏难”。(详见宁德晚报6月11日第5版)
★活动花絮
开展全市中学数学案例评选的活动纪要
为了及时总结、推广有关经验,进一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为了配合省普教室组织的案例评选活动,数学科于2009年12月开展了三个专题(“过程性知识”教学、探究学习、数学应用)的中学数学案例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按自下而上,逐级评选的原则进行,在各县(市、区)初评推荐的基础上,按(高、初)中组进行初评并报送我科,我科组织评委评出各专题前五名,推荐参加省普教室数学室的评选活动。省评选结果正待揭晓。(数学组)
高一数学竞赛的活动纪要
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给学有余力的高一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为更好、更早地发现数学人才,为我市各校尽早发现数学苗子,并进一步培训提供条件,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作前期的准备,我们数学科决定配合省教育学会、省教育教学数学教学委员会,组织我市高一学生参与2010年福建省高一数学竞赛。目前评选已经结束,我市有6人获省一等奖,10人获省二等奖,20人获省三等奖。(数学组)
开展福建省高中地理片段教学指导的活动纪要
为贯彻新课改教育理念,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提高教研活动水平,2010年4月28日上午,学院地理组缪尧平与吴君两位教研员到宁德一中进行片段教学的指导工作。观摩课后,学院两位教研员与宁德一中原祥云副校长及8位地理教师针对片段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帮助参赛教师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促进了我市教研与教学工作的发展。(地理组)
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
参加福建省中小学体育学科论文评选活动
2009年9月,学院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福建省中小学体育学科论文评选活动,各县(市、区)共报送论文13篇到市中学教研室体育组。经过筛选,评选出7篇优秀论文参赛。2010年5月18日评选揭晓,6篇论文获奖。分别是: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其中市中学教研室体育组李安海老师的论文获得2等奖。(体育组)
宁德市第六届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同课异构片段教学评选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政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我市政治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政治组于5月13至14日举办了2010年宁德市第六届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同课异构片段教学评选活动,共决出初中组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高中组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政治组)
语文组开展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录像课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发挥积极而明显的作用。我语文组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组织开展了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录像课评选活动,此项活动得到广大语文老师的积极响应,各教研组纷纷组织老师撰稿,评委会共收到300 多篇稿件,经组织专家评选,现已评出获奖论文。
2009-2010学年度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情况通报
“2009-2010学年度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成绩已揭晓,在市教育局和学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各参赛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学生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高中组寿宁一中柳陈文同学以优异成绩荣获福建省赛区一等奖,周宁一中许苏文、福安一中赖淼菊、古田一中魏巍、福鼎一中蔡友谊等同学获福建省赛区二等奖,宁德一中林琼芬等9名同学获福建省赛区三等奖。初中组霞浦一中谢夏婷以优异成绩荣获福建省赛区一等奖,蕉城区树德中学张静宁、霞浦六中陈思辰等同学获福建省赛区二等奖,古田玉田中学庄瑜奕等8名同学获福建省赛区三等奖。为了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本次比赛我市还评出高中组、初中组市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教研平台
工作动态
深入学校研究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语数英地四科教研员到霞浦二中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2010年5月24日,我院教研员陈松燕、陈少毅、黄丽萍和吴君四人参加了霞浦二中开展的片区教研活动,他们分别与来自该片区五所中学的老师一道,就语数英地等学科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进行了评议,并对初三毕业班的复习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受到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组织了解初中毕业班学生学业情况
为了更好地完成2010年中考命题工作,学院组织有关人员通过电话联系、下校与第一线教师和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平时考试成绩、向各县(市、区)教育局中教科咨询他们自行命题的初中毕业班质检成绩,了解今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学业情况。
宁德市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指导组工作会议纪要
2010年5月12日,学院在古田一中主持召开了宁德市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组工作会议。古田一中胡校长、古田县教育局叶付局长、古田县教育局中学教研室阮主任等参加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福建省教育学院外语系主任卢教授、外语系蔡教授到会指导工作。会议期间在古田一中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分别听了陈小希、程美琴、陈芳等老师的课,并进行全程拍摄,课后进行评课交流。省教育学院挑选了陈小希老师的录像课和许培基、张卓众老师的点评作为福建省网络教研的内容。5月13日许培基老师在大会上开设了题为“宁德市课程改革现状调查与研究“的专题讲座。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工作随笔——听福安一中观摩课有感
开展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这一平台,形成校际互动交流、促进经验分享、共同发展提高。作为本人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与我们老师们近距离接触,体验、感受福安一中高中新课改的成果。
两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都有各自的亮点和可挖掘的闪光点,从不同的方面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同时也展示了福安一中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面貌。王捷老师善于调动、情景感染、激趣有方、凸显体验;冯兴老师教学老道、功底深厚、细腻严谨、以启激思。
什么课最难上?一位成功的老师说:复习课最不好上,要上好,上的高效更不容易了。复习课教学容量大,时间跨度强,在冷饭如何热炒?旧课如何新上?冯兴老师花了不少心思。复习的课的容量是多少?难易度该达到什么水平?复习的方式方法依据目标的需要来选择,(识记、理解、应用),讲清目标、讲准难点、讲明疑点、讲活热点。
冯兴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复习课查缺补漏,经过复习梳理,发现学生知识方法、能力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及时进行补缺补漏,活化思维,形成能力。同时在复习内容上应有选择性和层次性,突出淡化舍弃要心中有数,学生的弱点、盲点、混点加以突出。
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问题教学,即能以问题为中心,以设计为纽带,设置了问题串有层次的逐步递进,提高复习实效。通过图标简洁的线条、比较直观地再现知识的基本脉络和复习内容。
王捷老师的课能够很好的做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保持多向的、丰富的、适宜的信息交流,既有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很大的技巧性,不是简单地加以分割。在注重学生掌握知识,体验过程与方法的同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落实,能严格按课标与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创造性地处理的运用教材,真正实现了教本向学本的转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构建和整合(如设置的探究问题的处理)
王捷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能力的呈现,注意把握问题的思维型、针对性、增长性、价值型。力求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政治组缪惠安)
教研成果
●英语组做好省级课题“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课题结题工作。许培基和林松清老师撰写的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课题结题报告被省普教室评为一等奖。
●语文组陈成龙老师和数学组宋寿生老师等研究的课题《教学决策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师生合力,共同创造》在我省的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物理组陈从先老师主持课题“物理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跟踪研究” 2010年6月荣获省教育厅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各学科教研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获奖计45篇,其中语文组陈成龙老师发表11篇;政治组缪惠安老师《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与思考》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一文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育组教师在《福建教育》等CN刊物发表论文7篇;历史组陈善松老师论文《让学生学会提问》获福建省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推荐发表于《福建教学研究》。
★成长足迹
新人新语
高中生物新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读“免疫调节”一课有感
段紫星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四大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到了中心地位,以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免疫调节”一课为例,来说明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新教材注重能力的培养
问题探讨“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中”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呈现出的讨论题“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和“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功能,提高学生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通过问题探讨,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意识到免疫调节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重点是关于第三道防线的作用。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比较关注,对艾滋病问题的讨论比较感兴趣。通过图文资料“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分析的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图表、图解处理能力,阅读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教材中提供的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再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是这部分的重点,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采用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据,资料1和资料2对比,具有很明显的问题情境,使用药物处理后肾移植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对此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可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分析器官移植可以加强了解生物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高考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教材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教材直接图示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果在理解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后,分析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改变学生单一的记忆、接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材既有语言文字的准确描述,又提供了直观的示意图,对言语、文字等逻辑信息的加工主要由左半球进行,对图形等信息的加工主要由右半球进行,教学过程中既要运用言语、文字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概括能力,也须运用图形等来改善学生的整体感知、具体形象思维的能力。如果把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左右大脑进行刺激,使左右大脑之间能更加自由地交换信息,就可以加深记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文字描述,用示意图把免疫的过程表示出来,或者把教材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示意图用尽可能简约、概括的言语文字表达出来,可能学生会学的更加容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两者不同点和联系的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从整体上认识免疫调节的过程。
三、新教材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有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通过讨论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艾滋病是免疫功能缺陷造成的,学生会认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对此教材列举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简要阐述了免疫调节异常的情况,帮助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关于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通过资料3的讨论,认识到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还需要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这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通过了解我国健康状况的严峻形式也使得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树立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