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的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考查内容为高一必修1全部内容。根据命题前部分学校的要求,必修1的最后一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考查内容相对较少。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其中24A为三级达标及以下学校考生必做,24B为一、二级达标学校考生必做,该题分值为20分。
本卷命题原则:按照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命制过程遵循“难易适中”原则,不出怪题、难题和偏题;本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着有利于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宗旨;尽量降低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一)全市总体情况
学校类别
|
参加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一级达标校
|
2963
|
75.66
|
88.40
|
43.50
|
二级达标校
|
6143
|
60.10
|
52.30
|
16.44
|
三级达标校
|
4440
|
54.34
|
40.9.
|
7.95
|
总计
|
13546
|
61.59
|
55.09
|
18.26
|
我市一级达标学校数量较少(目前只有四所),二级达标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程度相差较大,如二级达标学校中平均分最高的达到72分,最低的只有31分,差距非常大。用同一张试卷对以上三类学校学生进行考查,难度很难把握。
从以上数据来看,本次考试对于一级达标学校及少数二级达标学校来说,难度是适宜的,但对有些二级达标学校和大部分的三级达标学校来说,难度偏大。今后如何提高各类学校对试卷的满意度,,让大多数学校适应一张试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调整试卷结构是接下去的考试时,命题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与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第2小题,“下列物质中,溶于水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错选答案“B Cl2”的比例非常高,二级达标学校分析样本中,有32%的考生错选B,一级达标学校分析样本中,也有近20%的考生错选B。
选择题第4小题,对“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因为概念模糊造成错误。错误率也比较高。
选择题第9小题关于药品保存问题,错选D比较多,本题考查到四种物质FeSO4溶液、金属钠、氢氧化钠溶液、浓硝酸的性质,牵涉到保存时的瓶子(广口与细口、瓶子颜色、瓶塞的材料)、对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保存在煤油中、防止被氧化、避光保存等),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知识点比较多。
选择题第11题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的判断,答题情况也不乐观。
选择题第13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相关问题,此知识点是会考、高考常见题型,可是答题情况也大大出乎命题者的意料之外。一级达标校错误率达到40%以上,二级达标学校错误率达50%以上,三级达标学校错误率更高。
选择题第16题解答时,由于碳酸氢钠可与氢氧化钠会反应这一知识点没掌握好,得分率大大下降。
选择题第19小题中由于出现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而氯气的制取是必修2的内容,所以给考生造成障碍,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第20小题一级、二级、三级达标学校样本得分率分别为65%、60%、50%,虽然得分率不是很高,但这个得分率远远超过了命题者的预设得分率。说明对本题主要内容: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掌握比较到位,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要点掌握得较好。
第21小题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把氯化镁看成是“镁”
(2)硅酸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漏填氧
(3)钝化反应概念不清晰,把钝化等同于“不反应”
第22题答题存在以下问题:
(1)容量瓶的规格没有标出
(2)对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失分率也较高
第23题实验及相关实验原理掌握比较薄弱:
方案一失分在于审题不认真,二氧化碳名称写成化学式,检验气体思维不够严密。
方案二失分率较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生石灰为什么可以做干燥剂的原理不清楚;对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及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完整;碳酸盐的鉴别现象描述不完整、不准确;未能注意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差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力较弱;物质乙的判断错误较多。
第24A题,非一、二级达标学校,完成情况不乐观,平均得分率40%左右,主要失分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24B题,一级达标学校样本得分率70%,二级达标学校样本得分率55%,比24A的得分率更高,情况较好。
三、试卷评价与反馈
考试结束后,不少第一线的教师把考试情况向我们反馈,也把对试卷的建议反馈给我们。现将有代表性的意见收集如下。
主要不足:
(1)本想通过选做不同的题目以利于不同类别学校的考生得分,以提高不同类别学校的分层次教学。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建议下次命题时,尽可能地降低24A的难度。
(2)由于非选择题赋分较多,没有做到各章节考查内容的平衡,全卷知识点覆盖面不够大。
(3)试卷编排上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选择题中,“不正确”、“错误”等内容下方应加着重号。
(4)考查实验内容偏多。
主要优点:
(1)难度设置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能突出以能力立意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中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探讨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意联系实际。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提出问题注重情境设置(例如23题以生活中的牙膏来设计实验,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
(3)注重考查能力。突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特点,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思想方法及问题探究能力的考查。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近阶段的化学知识。尝试打破学生固有的习惯思维,以测试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为各类不同学校命制高质量的试卷,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追求。希望一线教师能把你们的意见反馈给我们,这一定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命题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命题过程中还希望得到更多的一线教师的支持,得到更多的意见反馈。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化学用语教学。化学式的书写特别是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失分非常严重。字迹潦草,化学用语表述不清、不规范、出现错别字,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2.加强审题意识培养。答题过程中审题不够准确,答非所问,不知所问的情况比较常见。
3.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对有的知识一味的死记硬背,把知识溶入到题目中,稍微转点弯就不懂分析。
4. 化学学习程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从观察物质的外观,到预测物质的性质,到利用实验和仪器进行操作,到由实验得出结论。思考问题比较混乱,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化学计算能力要加强。遇到简单的计算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6.注重细节。对于有些内容的考查,完全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失分,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习惯,以防不必要的失分。
最后想要说明和提醒的是,有的学校对质量分析不够重视,上报的数据存在虚假的情况,错误非常明显。有的学校没有上交质量分析报告。希望今后各校、各教研组重视质量分析报告。在完成本次考试的分析报告的时候,我要感谢以下学校和部分老师及时提供大量详实数据,把他们学校的考试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本次考试及及将来的考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福安二中、福安三中、福鼎六中、福鼎一中、福宁中学、古田一中、宏翔中学、临江中学、市民族中学、宁德二中、宁德一中、宁德五中、寿宁二中、寿宁一中、霞浦七中。
黄国乐、林瞻、张云飞等老师
(叶成兴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