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教研通讯
第九期
(总第12期)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2012年6月25日
★教研平台
工作动态
●宁德市“创造型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霞浦成功举办
★考试在线
●组织宁德市2012年初、高中毕业班综合质检、高一期末质检的命题及成绩统计、反馈
●组织宁德市2012年初中市质检、高中毕业班综合质检、高一期末质检的考试
●学院领导亲自带领教研员到基地校调研初中质检情况
●东侨中学邀请学院教研员到校开展毕业班复习指导工作
★活动花絮
深入学校研究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教研员参加霞浦一中教研周活动
●福鼎一中开展普通高中英语、地理、数学等学科新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学教做——自主互动"课题跟踪、指导
★教研成果
●我市教师在省地理教学评比活动中喜获佳绩
●初中数学、化学、物理、信息竞赛宁德市情况通报
★成长足迹
新人新语
积跬步方致千里,储细流后成江海 ( 地理组 刘巍 )
★教研平台
工作动态
宁德市“创造型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霞浦成功举办
2012年5月12日,宁德市“创造型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霞浦成功举办。在论坛的开幕式上,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张小芳院长、霞浦县教育工委郭颂玉书记、霞浦一中林斌校长分别作了精要的讲话。张院长借助一篇学生的作文《成长的手》,临场发挥说一个人的成长成功需要父母、师长、偶像和自我的“四双手”,她指出一名教师的成长需要前辈教师指导提携的手,更需要自我发展不断学习成长的双手,张院长的讲话激起了现场老师的共鸣。
在开幕式之前,霞浦一中的林昭老师和屏南一中的周韵老师分别为大家奉献了两堂新课程研讨课:《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渐》和《一轮明月几多情——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明月意象》,一诗一文,一男一女,执教内容和风格恰成鲜明对照:古典诗词中的明月照亮了多情浪漫的文学天空,丰子恺对时间流逝抽丝剥茧逐层深入的思考涌动着理性的力量,授课教师循循善诱,口吐莲花,上课学生灵动机智,后生可畏,听课观摩者时而颔首称是,时而陷入沉思。两节公开课为青年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探讨的空间和话题。
下午,福建省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著名特级教师应永恒老师作了题为《高考命题原则及操作细则》的讲话,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著名特级教师陈成龙老师作了题为《创造型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两位前辈的发言既有应对现实的策略,也不乏筹划长远的眼光,他们的讲座引来了教师们热烈的掌声。
★考试在线
教研室组织宁德市2012年初中市质检、高中毕业班综合质检、
高一期末质检的命题及成绩统计、反馈等工作
为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提高初、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本学期教研室于2012年4月7日至13日组织宁德市2012年初中毕业班综合质量检测命题;2012年2月28日、 4月24日至28日这两个时间段组织宁德市2012年高中毕业班综合质量检测命题;2012年5月18日至21日组织宁德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年高一部分学科期末质量检测命题。
教研室在及时做好考试命题组织的同时,认真完成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等信息的收集、汇总及反馈工作。主要是完成了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检成绩、2012年高中毕业班市单科质检成绩、2012年初中毕业班市质检成绩的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各相关学科完成试卷质量分析。由教研室统一收集、整理后与数据一并转发相关学校及有关部门。
转发省质检考试通知及其试卷征订、交款、领分发试卷等一系列工作。
附:2012年高中毕业班综合质量检测命题纪实
为了规范考试、严把质量关,学院组织了质检试卷命制工作,九个学科6份试卷分两个阶段进行。2月28日,第一次集中,五十多位来自全市高中学校的一线专家和学院九个学科组教研员集中在学院会议室,缪剑峰副院长到场并作了发言,他指出要:加强研讨,把握好高考动向;合理定位,科学制定命题框架;反复研磨,通力合作并关注教材、考纲,考虑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随后各学科制定细目表并分配任务; 4月24至28日,第二次集中。在宁德军分区招待所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研磨和拼题、组卷工作。4月27日晚,审题教师做题,28日命、审题教师交流、再次研磨试题,最后组长核稿,签字定稿。
本次命题工作在教研室朱闽平副主任的组织下,紧张、有序的进行,并在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
教研室组织宁德市2012年
初中市质检、高中毕业班综合质检、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检的考试
2012年5月9日至11日,全市2012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2012年5月19日至20日,全市2012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2012年7月1日至4日,全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部分学科质量检测中毕业班市质检。
学院领导亲自带领教研员到基地校调研初中质检情况
2012年,5月14日至15日,张院长亲自带领教研员到基地校调研初中质检情况,调研组一行8人先后走访了霞浦八中、霞浦三中和福安老区中学。调研中,张院长等分别听取了当地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本次初中质检命题与检测中的的反馈意见,语数英理化政等6个学科的教研员与毕业班教师一起进行试卷分析,并对中考下一轮复习提出了积极建议。本次调研,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效果良好,受到当地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可。
(数学组 陈少毅)
东侨中学邀请学院教研员到校开展毕业班复习指导工作
为有效提高2012年初三毕业班教学质量,东侨中学分别于2012年4月27日和5月16日邀请市进修学院专家到校开展毕业班复习指导工作。
2012年4月27日,进修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宋寿生带领语文、数学、化学、生物等四科教研员共六人到东侨中学初三年段进行听课指导。教研员深入班级随堂听课,并召开座谈会与科任教师进行深入座谈,最后将调研结果向东侨中学校领导进行反馈,指出了成绩和不足,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2012年5月16日,在进修学院中学教研室主任朱闽平的带领下,进修学院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五个学科共九名教研员深入东侨中学对2012年初三质检考试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初三后续复习工作进行指导,教研员与相应学科教师认真分析了学生学习情况,以诊断前阶段复习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后期的复习方向和复习策略进行剖析指导。
此次毕业班复习指导工作对教师明确方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及鼓励教师士气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东侨中学校长刘美堂、副校长蔡丽敏等全程参与了调研、座谈与分析指导。
★活动花絮
深入学校研究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教研员参加霞浦一中教研周活动
2012年5月11日,在教研室朱闽平主任的带领下,学院教研员许培基、宋寿生、陈惠明、叶成兴等参加了霞浦一中教学研讨周活动。此次教研活动霞浦一中采取邀请福安一中英语、数学、化学各一位老师,霞浦一中这三科各两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合后续的教研员与听课教师的评课活动,旨在介绍福安一中目前正在进行的“先学后教、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生动直观的校本教研与培训。
这次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尤其是课后的霞浦一中召开的由骨干教师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座谈会上,朱闽平、宋寿生两位主任的发言为霞浦一中拟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指导建议,得到一致好评。
教研室将继续跟踪与指导霞浦一中的教学改革。
福鼎一中开展普通高中英语、地理、数学等学科
新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2012年5月23日,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基地校福鼎一中英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的课题是由黄红阳老师牵头的宁德市中学名师工作室立项课题《“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黄红阳老师亲自领衔,共有三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针对不同的课型开设研讨课,全市共有三十多位英语老师参与观摩研讨。许培基老师对活动进行深入指导与精彩点评,宋寿生老师针对课题研究开设了指导讲座《课堂转型的机制分析与问题探讨(英语)》。
2012年5月24日,由曾呈进老师牵头的宁德市中学名师工作室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开展观摩研究活动。由曾呈进老师亲自领衔,共有三位教师针对不同年段、不同课型开设研讨课。全市各校共有三十多位地理老师参与观摩研讨。进修学院宋寿生老师从课堂转型角度对这次活动进行观察与研究,进修学院缪尧平老师、宁德一中原祥云老师等地理学科名师对活动进行深入指导与精彩点评。
2012年6月4日至8日,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基地校福鼎一中数学组开展“福鼎市党外知联数学研讨会暨福鼎一中数学实效课堂研讨公开周”活动。活动由福鼎市党外知识分子联合会和福鼎一中联合举办,围绕“实效课堂”开展公开课观摩研讨,福鼎市相关中学二十多位老师参加了活动。福鼎市党外知联李会长、福鼎一中数学组曹齐平老师主持活动并深入指导,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宋寿生老师开设讲座《课堂教学研究的五个基本范畴》,并对活动进行精彩点评。
福鼎一中黄益寿校长等领导班子成员全程参加活动,给予参与教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这三次研讨活动,与此前由陈德康老师牵头的宁德市中学名师工作室立项课题《“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启动了福鼎一中研究高效课堂、探索课堂转型的课改进程,促进福鼎一中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历史学科 "学教做——自主互动"课题研究情况纪要
报道一:“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在太姥山中学举行
2012年3月16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实践观摩暨研讨会在太姥山中学举行。本市30多位高中历史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特邀请南安中学特级教师王炳辉、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朱闽平主任、陈廷光老师参加会议,研讨会期间专家与教师代表观摩了太姥山中学两位青年教师的历史探究课,并就高中历史课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太姥山中学 郑金足)
报道二:历史学科名师工作室到福鼎三中观摩导学案课堂模式公开课
2012年5月18日上午,我校在多媒体B室举行历史学科导学案课堂模式公开课,福鼎一中副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陈德康率名师工作室成员观摩听课。我校吴宝辉、蔡丽娟老师分别举行了课题为《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两节以导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全新设计理念的历史教学课。两位老师围绕课堂教学,大胆尝试和突破把导学案课堂的高度参与性与生成性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在吴宝辉老师的《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堂上,他首先用一段视频把学生带回到明清专制晚期的中国,然后明确课标,10分钟的讲授后,从导学案中挑选问题让学生按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答案,其他同学再质疑、补充,学生探讨时出现了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也给老师提出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整节课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约30分钟,教师活动只有约15分钟。
独特的教学视角,生动的课堂氛围赢得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陈德康老师认为两位老师临场反应迅速,课堂调控恰当,知识储备充足,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把导学案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福鼎三中 历史组)
★教研成果
师生技能大比拼,各显神通展风采
我市教师在省地理教学评比活动中喜获佳绩
3月30日——4月1日我进修学院地理科教研员缪尧平老师带队参加了省普教室举办的福建省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评比活动。在这次省级比赛中,福鼎一中王颖老师的《河流地貌的发育》在课件比赛中获得特等奖(第一名)、霞浦三中蔡斌老师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获得一等奖。福鼎一中李明老师的《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在录像课比赛中获得特等奖(第一名),屏南一中黄益春老师的《工业的区位选择》获得二等奖。福安一中曾舒影老师的《产业转移》获得片段教学比赛的二等奖。
初中数学、化学、物理、信息竞赛宁德市情况通报
201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获奖情况:我市学生荣获福建省赛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获宁德市一等奖10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8名。
2012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奖情况:2012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评选工作已结束。我市共评出全国一等奖8名,全国二等奖17名,全国三等奖24名;市一等奖17名,市二等奖32名,市三等奖54名。
2012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知识竞赛宁获奖情况:2012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的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与福建省化学教学委员会的文件精神,我省共评出全国一等奖36名,二等奖64名,全国园丁奖36名,省级一等奖49名,二等奖95名,三等奖92名,省级园丁奖111名。现将我市获奖学生、及有关指导教师获园丁奖名单予以公布。
宁德市201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设计与课件评选结果通报:根据宁教院[2012] 22号文件,我院于2012年3月至6月举办了宁德市201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设计与课件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217件,经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出课件类一、二、三等奖80名,教学设计类一、二、三等奖16名,综合类一、二、三等奖74名。
通过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发展,并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
★成长足迹
新人新语
积跬步方致千里,储细流后成江海
——青年教师院本培训感想
为提高学院青年教研员素质,推动学院教研培训工作改革,不断提高学院教研培训质量,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于2012年上半年举办了青年教师院本培训系列活动。培训处主任许培基在此次活动开展的第一天就强调说青年教师的培训是我院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项工作要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形成一种制度,它将为青年教研员提供师德修养、听评课、课题研究等诸多教研方面的优秀资源,是青年教师不可多得的提升机遇。
培训活动从2012年2月开始,至今已经开展了3次。第一次培训活动由我院陈成龙老师为学院青年教师作了题为“一个老教师的话——与青年教师谈专业发展”;第二次培训由培训处主任许培基为大家开设了“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素质要求”的专题讲座;第三次培训由办公室副主任宋寿生主持,为我们开展了“如何上课、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讲座从师德、教研员基本素质、教研员基本技能等三大方面详细而生动的讲解了如何当好一个教研员。三位资深教研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多年积累的经验之谈给我们青年教师带来心灵上的巨大冲击,使我们青年教师深受教育。在这几次培训的讲座中以及自学的过程中,我深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做教研要有勤于积累的工作精神
俗话说的好,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是教研员呢,要给教师一杯水,自己有的至少不止是一桶水了。有人说教研员是“二传手”,是“教练员”,是教师的指导者、示范者、评判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研员要比教师具有更为广泛的学识。学识来源于积累,这种积累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成的,需要十年乃至数十年的积淀。在讲座中,陈成龙老师一再告诫我们做教研一定要有新的理念。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理念通过互联网飞快的传播,如果不能领悟到新的教学理念,我们教研员有的东西,他们一线教师早就有了。另外,还要多收集材料,要比教学大纲、比课标、比考纲更宽泛。收集的材料还要消化,否则只是做材料整理工作。要消化就要反复地读,把这些材料变为自己的的知识,不仅要读,还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加灵活的应用材料。对于我们地理学科而言,积累材料就意味着收集优秀的地理课例,特别是名师的的课例。经常反思这些课例为什么要这么教,如果换成我该怎么上这节课。而且收集的课例最好是本地教师的课例,这样讲起来才有亲切感。不仅要收集课例还要收集与本地、本省热点相关的乡土地理素材,这样才能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和贴近生活。收集课例是为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收集试卷、分析试题则是为了解决怎么考的问题。因为只有收集了历年的质检题、中考题、高考题,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做到对试题的取舍、考试发展的导向把握,在指导一线教师复习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试题,自己才能命得出好题,帮助一线诊断和解决教学上的种种问题。
二、做教研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研员通常身兼数职,既是研究者、又是指导者、还是组织者、更是服务者。职业种类多,服务要求就高,这就给教研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员除了是一个优秀的学科教师外,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文化知识、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示范能力、组织交际能力以及把握政策的水平。这些能力中无论哪一条都必须通过艰辛的努力来获得。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教研员治学、科研的态度必须严谨。只有严谨的态度才能造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只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教研员,只有一个优秀的教研员才能把握教育教学定位,充分发挥教研员的职能作用,只有具备严谨的治学、教研态度才能让一个教研员深入基层作研究,并且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和加强学习。
三、做教研要有下苦功钻研的精神
上课、听课和评课是教研员的基本功,一个教研员只有会上课,上好了课心中才有底,才有能力和资格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去评其他老师的课。要上好一节课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对学习分化的控制。要想尽善尽美地实现以上五个过程离不开对教学的刻苦钻研。通过钻研教材、教辅资料为教学精挑细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习活动,到底是传授式,还是探究式,抑或是讨论式都需要下一番努力。为了完成教学目的,还需要精心组织教学资源,考虑哪些资源适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个好的教师必定是善于进行课堂控制的教师,必定是注意到学习分化的教师。作为一个教研员,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控制,把握学习分化的控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教研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教学任务,它需要教研员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去积累、去探索。只有把努力落到实处,把功夫下到具体工作,教研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一线教师带来福利。 (地理组 刘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