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高考 新思路
——2009年高考文综政治复习对策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缪惠安
2006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至今新课程实施已两年多了,也即将接受新高考的检验。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同时文综又将是本省首次自主命题,因此,面对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高考命题如何做到平稳过渡、承上启下,这是我们在复习迎考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各校复习迎考策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下面本人就09年文综政治高效备考提几点建议:
一、研究新考纲,研究新高考,明确考试要求。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它必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反映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教育部负责人就课改与高考的关系时说:用课改引导高考,用高考支持课改,高考不能制约课改。从先行课改省份的高考命题来看,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让改革者受益”、“稳中求进”这是今年本省自主命题的主基调,要较好地实现我省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平稳接轨,按新课程的理念进行高考命题必然总体降低难度,我们从省一、二检的相关数据就可以感受和体验的到。事实上省质检为新课程首届毕业班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试题样式。所以我们在复习迎考阶段务必认真学习研究《考试说明》,尤其要把省一、二检和《考试说明》的样卷作为高考的参考样题来加以研究,让学生熟知新课程、新高考的基本模式,从中寻找高考命题的一般规律,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备考复习即要“抓住稳定的、突出变化的、研究发展的”,从而更好的把握复习目标与方向。
二、注重双基,突出“主干”,关注“主干”与“主题”的熔点
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策。虽然在能力立意为主的情况下,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形成的根基。此次省质检从统计的样本情况看,选择题得分率较低的有第2题财政发挥的主要作用、第9题解决政府机构臃肿的根本举措、第19题两岸三通的价值选择等,这些试题要求学生应扎实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能够加以灵活应用,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在少读书、多练习”策略下,一些基础知识题反而得较低,得分率仅为35%。所以,我们应当根据高考的200多个考点在综合训练的同时,回归课本,弄清高考的基础点、能力点、挖掘提高点和突破点,要有层次、有针对地复习, 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要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在复习中“突出什么,淡化什么,舍弃什么”要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中易忘、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变知识弱点为知识强点,从而提高实效。另一方面,在全面复习的同时又要重视和突出主干知识,这些年文综命题都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学会对知识的宏观分析和微观把握,对主干知识的确定重要的是根据其与现实生活重热点问题的关联性来确定。在复习中只有帮助学生对众多知识点中把重点、主干知识点筛选出来,逐一加以突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关注热点、突出“焦点”,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文考命题改革的主要方向。命题专家多次强调,“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尽量达到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的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学科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是通过考生对题目内涵的领悟而实现的。今年的持续热点主要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就业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维护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其次要关注年度热点,如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重大年度热点问题。同时在本省自主命题的条件下,还要关注地方性热点,如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总之,在最后冲刺阶段不仅要关注热点,更要突出焦点,突出本省地方特色,营造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决定考生高考成败的因素很多,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最为关键的是你会不会有效答题,会不会将你已有的能力呈观在试卷上,这对于文综考试尤其是第Ⅱ卷150多分更为重要。这些都必须通过备考中的精练巧讲来实现。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各校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关注热点,回归课本的同时,结合各地的综合卷进行练习。但在练习时要防止粗制滥造,一定要以经典题为范例,精练巧讲,特别是借鉴近年课改省份的典型的高考题来训练学生尤为重要,高考题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且高考题相对规范科学,同时高考题在命制中为了选拔区分度,往往是集中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弱点,所以高考题是教学复习中的典型教材,这些题在训练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要放弃大量演练习题为主要方法的机械训练方式,力求每道题都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每一套试卷能突出一个侧重点,精练巧讲既要评知识,也要评非智力因素。训练是必要的,但要适度、合理、有效。
四、关注课改,突出“探究”、“研究性学习”新题型
今年是新课程,新高考,我们必须注重对探究性试题的研究,作为“指挥棒”的高考,近年来在一些试题中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重视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思考和探究问题,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必然成为新高考的一大关注点。从先行课改省份的高考命题来看,许多命题专家在多种场合表示“非常欣赏新课改的探究题”。本次质检试题设计中就非常注重探究性学习的考查,注重挖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景的选用和问题设计中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经验和学习思维特点,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等,如第15题对学生崇拜对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启示,第20题漫画题对如何花销压岁钱问题的探究,第25题(1)对控制耕地减少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第27(2)题对更好利用外资提建议,第28(1)帮助农民工回答记者的提问等,探究性试题赋分约占到全卷的25%。因此,对这类课改新题型应引起我们重视,在复习中一定要关注课改,研究新题型,让学生熟知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这对于从根本上提高高考复习实效具有重要意义。